謀民生之利、解民生之憂。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,我區聚焦“兩不愁三保障”,堅持以農村安居工程為著力點,定目標、定任務、定措施、定責任,把解決農牧民住房問題,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。一批批高質量安居房相繼建成。
2020年,我區農村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為1831戶,竣工率達100%。
搬進定居點 圓了“安居夢”
走進托里縣鐵廠溝鎮準噶爾社區游牧民定居小區,一排排規劃整齊的新樓房格外靚麗。牧民賽勒漢·瓦依斯一家就住在這里。
賽勒漢一家五口人,原來住在托里縣烏雪特鄉達爾布特村,一直過著游牧生活,夏秋放牧,冬前轉場,無固定住所;夏天住帳篷,冬季住土塊房子。
年輕時,賽勒漢和丈夫吃過很多苦,馬上馬下,逐草而居,有時連帳篷也搭不起。能有一間不透風、不漏雨、遮擋風雪的房子,一直是他們的夢想。
今年9月,賽勒漢一家住進了準噶爾社區游牧民定居小區,新樓房的水電暖和網絡都已經安裝到戶。
“沒花錢就搬進了新房,感覺像做夢一樣,是黨讓我們實現了夢想。過去我家住的土房子,冬天很冷,也不安全。搬進了定居小區,再也不用擔心住房安全問題!”賽勒漢吃了定心丸,睡覺踏實了。
今年,托里縣依托易地搬遷、游牧民定居以及農村危房改造項目,山區119戶困難群眾告別危房,圓了“安居夢”。
舊房換新居 安全又舒心
來到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上喀拉哈巴克村村民葛金利家,一座紅色彩鋼頂、雪白墻壁的安居房呈現在眼前,院子里地面已經硬化。屋內,兩名工人正在貼墻紙。“我也一塊干,爭取早點完工。”葛金利說。
上世紀80年代初,葛金利的父母和親朋好友一起幫忙蓋了房子,住了30多年,早已破舊不堪。2018年,在危房評估中,葛金利家的房子被評為C級危房。村里幫助進行了拆除,葛金利只能租房子住。
“我早就想蓋新房,前幾年,家里生活不寬裕,就一拖再拖。去年,在村干部的宣傳下,得知有住房補貼優惠政策,就報了名,蓋了一棟130平方米的安居房,國家補貼了2.85萬元,自己出了差不多10萬元。”葛金利高興地說。
近年來,塔城市高度重視安居工程工作,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,并組成市、鄉、村三級檢查組實施工程質量檢查。讓惠民工程惠及千家萬戶,為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住房保障打下基礎。
2020年,自治區下達塔城市農村安居工程任務338戶,7月份調整增加383戶,共計721戶,每戶補助標準共計2.85萬元。目前已全部完工,入住率達67.26%。